• 寧波裝修網>裝修資訊>社會百態>南方集中供暖話題升溫 取暖是戰略問題

    南方集中供暖話題升溫 取暖是戰略問題

    2013/1/10 15:05:09 來源:寧波裝修網 
    這兩天,“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的話題又隨著氣溫驟降而陡然升溫。國內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認為,不僅南方不該集中供暖,甚至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都需要改革。無論是從居民小家出發算經濟賬,還是從國家全局出發算能源戰略賬,集中供暖都不是合理的選項。

    這兩天,“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的話題又隨著氣溫驟降而陡然升溫。國內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認為,不僅南方不該集中供暖,甚至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都需要改革。無論是從居民小家出發算經濟賬,還是從國家全局出發算能源戰略賬,集中供暖都不是合理的選項。

    雖然許多南方人,或者更精確地說,生活在長江流域等“夏熱冬寒”地區的百姓很羨慕擁有集中供暖設施的北方,羨慕那在家里“一件春裝舒服過冬”的生活,但實際上,集中供暖這種脫胎于半個多世紀前的能源利用方式,很難再與21世紀的現實匹配。

    取暖需要新思維,這關系民生,更關乎國家戰略。

    集中供暖或危及能源紅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是國內建筑節能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帶領的課題組長期跟蹤全國居民的建筑耗能情況??茖W的數據不會騙人。昨天,江億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認為,南方搞不搞集中供暖,不僅要看對百姓有沒有帶來實際的益處,同時必須考慮到能源消耗這塊看不見的天花板。

    2012年,江億的課題組完成了由中國工程院組織的“中國建筑節能的技術路線圖研究”項目研究。他告訴記者,如果將北方集中供暖的方式在全國復制,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根據研究,集中供暖模式下,北京住宅整個冬季的能耗約在16公斤標準煤/平方米,而目前長三角家庭每個冬季的采暖耗電為6-8度/平方米,折算成標準煤為2-2.5公斤/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采暖能耗將驟然上升約4倍。

    根據江億的研究,從長期來看,全國建筑總能耗不能超過10億噸標準煤。江億說,無論是從全球碳減排的要求出發,還是從中國可獲取能源的總量出發,這根紅線永遠都不能逾越。但2012年,全國建筑用能總量已經超過7億噸標準煤。而且,結合中國城鎮化的總體布局,到2020年,全國城鎮化人口將從目前的6.7億增加到10億,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在10-20億平方米。節能壓力非常大。

    江億告訴記者,目前,北方在冬季采暖方面還有節能的空間。到2020年,即使城鎮化水平大幅上升,整體采暖能耗也可望略有下降。但在南方,居民采暖需求正在快速上升。在江億牽頭編寫的研究報告中,記者發現,2020年前,中國建筑能耗增量最大的一塊就是南方采暖。

    江億的觀點,也得到了上海建筑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徐強、中船重工集團第711研究所研究員薛飛等的認同。他們都認為,將北方模式照搬到南方,中國的能源供給將不堪重負。

    落后的采暖方式何必復制

    在江億看來,不僅南方不該搞集中供暖,甚至北方也應該考慮改革供暖方式,從集中轉向分戶安裝取暖設備:“這個問題要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出發考慮?!?/P>

    江億說,實際上,集中供暖是我國過去以燃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方式下不得已的選擇。如果是以煤為燃料,無論是熱效率,還是爐渣處理,都決定了不能每家每戶燒火。但如今,北京越來越多靠天然氣作為熱源。天然氣的特點是清潔、輸送方便,而且家用天然氣爐的熱效率甚至高于集中供熱。

    江億曾經做過調查,北京一戶普通民居,如果使用家用天然氣壁掛爐結合暖氣片取暖,整個冬季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耗氣量是8立方,明顯低于集中供熱的11立方。而且,居民想用就用,自由度、舒適度都更高。

    江億說,建筑節能與生活方式關系非常大,中國目前非常需要營造一種能發揮使用者自行調節能力的供能方式。集中供熱的話,老百姓缺乏節能的動力。而分戶供能模式下,經濟杠桿自然會引導人們選擇最舒適最節能的采暖方法。

    徐強說,南方人的習慣是不愿24小時開空調,不愿意全屋開空調,基本上是人在哪個房間,就開哪里的空調。這是價格杠桿在起作用。這種空調使用方法非常綠色,而集中供能很可能毀掉它。

    尋找更綠色更經濟的“溫度”

    不僅在國家層面沒有再搞集中供暖的可能,即使從居民節省支出的角度出發,集中取暖也沒有優勢。

    江億課題組曾搜集了大量居民家庭實測數據。他說,在長三角地區,一套典型的100平方米住宅,如果24小時開空調,可以維持20℃的室溫。這樣,每個冬季的電費支出大約在2500至3000元。而在北京,同樣面積的住宅,冬季向熱力企業支付的取暖費用是每平方米25-30元,與此基本一致。

    江億提醒說,當南方居民羨慕北方的暖氣時,也不能忽略他們為此支付的費用。雖然我國南北冬季氣溫相差甚遠,但取暖能耗差不了多少。原因在于:南方人更習慣于開窗通風,冬天也不例外,這會造成熱量散失;此外,南方的建筑保溫標準較低,墻體保溫性能遠不及北方。

    徐強也認為,如果采用集中供暖模式,等于強制人們24小時使用暖氣。換句話說,許多家庭的舒適度提高,但采暖支出會大幅上升。更別說集中供熱需要大規模建設管路、破壞已有裝修等弊端。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制冷與低溫研究所所長王如竹為上海市民如何更溫暖地過冬開了一個較為經濟的藥方。他說,上海人有時感覺空調制暖“不給力”,與室內機安裝方式有關——室內機出風口一般離地較高,若非長期制熱,熱空氣易集中在天花板附近,下肢特別容易感到冷。但現在有企業已開發出出風口貼近地面的空調,可以讓市內空氣循環更合理。另外,一種制熱原理與空調類似的地暖設備也已面世,它能將水加熱到30℃左右,新裝修家庭可以在室內布置盤管,讓熱水加熱地面來取暖,熱效率比燃氣壁掛爐更高。

    除了改良空調,王如竹和薛飛都比較推崇所謂“分布式供能”的模式,也就是在城市的某個片區內建造一個既能發電、又能利用發電余熱為商業建筑和住宅供暖的綜合能源中心。這種模式的能源使用效率比單純制熱或發電都要高,但要形成經濟性,必須合理配置各種用能單位的比例,讓這個機構產生的熱和電可以在全天24小時都找得到用戶,而這牽涉到城市的總體規劃布局。

    我有房子要裝修

    申請免費量房,獲取免費設計,預算報價

    網站公告?。?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人才招聘?。?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網站地圖
    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真实乱人视频综合,日韩中文字幕人妻,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中文字幕在线中文乱码